汕頭電梯行業有“三分靠制造,七分靠保養”的說法,維保問題關系著電梯的安全,更關系著每一位市民的切身利益。
國家規定電梯每15天要維保一次,維保記錄要在電梯內的維保公示上體現,方便使用者監督。電梯的維保單位對電梯的安全性能負責,對電梯是否符合安全技術規范要求應當進行確認,維保后的電梯應當符合相應的安全技術規范,并且處于正常運行狀態。
目前電梯維保行業主要有兩類主體,一類是電梯整機企業旗下的維修部,第二類是獨立的電梯安裝維保企業。前者的業務主要針對自家品牌的產品,后者則是面向整個市場的各種品牌。這一“精”一“雜”間,維保行業的問題日益凸顯。
大品牌自有的維修部負責的就是自己公司的產品,因此在技術上不存在門檻。而獨立的維保企業,因為平時工作中涉及的產品品牌、型號眾多,盡管在電梯保養方面問題不大,但是維修方面,備配件的補給、專業知識等方面和前者相比還有一些欠缺。這些維保企業生存至今,基本還是依靠價格的優勢。對他們而言,不斷提高自身技術和獲取更通暢的備配件渠道是他們企業不斷成長的重要因素。
價格戰讓維保行業信譽受損。電梯行業內進行惡性競爭由來已久,電梯公司靠打價格戰拿到合約后,在利益的驅使下,從銷售、安裝到維修的各個環節節約成本,埋下了不少安全隱患。
據了解,一般情況下,按照法律法規,電梯公司會贈送至少一年的保修和維護保養。免保結束后,一些小型的維保公司以低廉的價格,開始向電梯生產企業競爭維保費。物業公司考慮經費等因素,會青睞這些小型維保公司,而在后續的維保中,大家互相壓價,給整個行業帶來很大傷害。
也正是看到了電梯維保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質監部門也在下力氣規范電梯維保行業,用制度督促其按時維保,保證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