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區加裝揭陽電梯話題,終于從法律上有了規定。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已開展多年,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上下樓難”。但在推廣過程中仍有困難和矛盾,比如底層住戶不同意安裝,有的住戶不愿意交建設費用等。
不過近日,國家在這個問題上采取了積極的行動。從2023年9月1日起,新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將生效,這項法律從國家鼓勵、政府支持、居民配合3個方面作出明確規定,首次將老小區加裝電梯列入法律范疇。
自2016年年底以來,各地的加裝電梯市場發展如火如荼。然而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聽起來容易,實際行動起來卻并非“易事”,一部部電梯的“落地”需要闖過業主意愿征詢、審批流程、建設資金分配、后期維護保養等。
據統計,全國有21.9萬個老舊小區需要改造,其中70%沒有電梯。盡管去年我國加裝了約3萬部電梯,但對于幾十萬個老舊小區而言,這個數字可謂杯水車薪。
如果按每年安裝4萬部電梯來算,需要50年才能完成改造工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加裝電梯首次走上法治軌道,列入法律范疇。
盡管加裝電梯有了明確的法律規定,但在加裝電梯方面,“各層業主分別該出多少錢”仍是老樓加裝電梯協商過程中居民的爭議點。
據悉,通常加裝一部揭陽電梯由于受到層數、電梯型號等各種因素影響費用不同,但基本都在40萬元到50萬元左右,這其中包含電梯費、設計費、施工費和各種水電氣費用。
當前,國家對于每部揭陽電梯的財政補貼為20萬元,業主承擔20到30萬元,其余的費用各個樓層自行分攤。
揭陽電梯的安裝又不是免費的,現在幾萬元安裝電梯,劃不來。對于每個樓層的業主來說,具體要出多少錢,各樓層業主按什么比例集資,居民們可能會遇到“各有各的理”的情況,很難達成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