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顯示,全市目前有21萬棟沒有惠州電梯的多層舊樓,約116萬老年人居住在這種舊樓中,一些小區對于老公房加裝電梯的試點卻屢屢難產。上下樓,成了一道難解的題。
惠州電梯舊樓加裝迫在眉睫
爬不動樓梯:住六樓的90歲老太已多年不出門了。“我姐今年過了65歲,原本住在五層樓,這些年越來越爬不動樓梯,就置換房子買到了相鄰小區的底層。”說起老年人上下樓梯的困難,住在老房的居民很有感觸。為了方便老人上下,許多居住于老房的家庭選擇了換房,然而還有許許多多的老人因為沒有經濟能力換房而不得不與樓梯苦戰,甚至放棄出門。“我們樓里就有個老太太,有時候能在樓道上見到她,扶著把手,一格臺階一格臺階往下挪,經過的人都小心地避開,生怕碰到了她。這還算能走的,而住在六樓的90歲老太太,已經幾年沒出門了。”居民說。
雖然居民不花錢,但低層未必都同意
得知有人要給老房加裝惠州電梯,一些老年人主動發出邀請,愿意籌錢加裝惠州電梯。根據《關于明確本市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居民征詢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既有多層住宅增設惠州電梯的居民意見征詢由申請人采取二次征詢方式。首次居民意見征詢,經公示并書面征詢取得小區全體業主三分之二以上、加裝惠州電梯幢業主90%以上同意。在所有老房加裝惠州電梯的案例中,業主意見達成一致都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主要矛盾來自不同樓層:高層居民想裝惠州電梯,而低層居民因自身沒有需求且怕增加噪音、采光受影響而反對,一些項目因此無法推進。
加裝惠州電梯試點多,但加層加惠州電梯僅成功一例
事實上,因居民需求,自發要求安裝惠州電梯的小區也不少,但這類案例在涉及到惠州電梯成本費由誰出后,往往不了了之。然而,唯一成功加裝惠州電梯的原因,卻恰恰在于它的“最早”,使其在許多審批上開了一路綠燈——因為加裝惠州電梯涉及到小區容積率、棟距、原來樓房結構,甚至是每戶人家產證面積的更改。僅僅是加裝惠州電梯,就曾面臨要敲46個公章的流程。
年輕人和中年人可以等,然而老年人們卻等不起。隨著年歲的加大,他們對一部方便出行的惠州電梯的渴望與日俱增,希望可以天天到樓下曬曬太陽、踏踏地氣……然而,一次燃起的希望可能面臨的是無時間表的等待,政策上的空白使得惠州電梯舊樓加裝審批流程變得無比漫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