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兩棟樓外掛電梯試運行當天,工作人員為小區居民示范操作揭陽電梯。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在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成為現實需求。然而,老樓裝電梯雖倡導多年,卻遲遲未見效果,其中既有資金籌措難,也有業主溝通難。但對住在樓房高層的老人來說,要想過得舒心,一部電梯必不可少。如今,積極探索“代建租用”、產權單位或集體出資加裝、業主自籌自建3種方式攻克老樓加裝電梯的資金瓶頸。
一層住戶少掏點,二層以上住戶多掏點,樓層越高掏得越多。小區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建成的住宅小區。受當年建設條件限制,小區里4棟多層住宅樓沒有電梯。隨著居住者年齡的增長,老人們對電梯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4棟樓里住著156戶,其中112戶的戶主是老人,年齡最小的71歲,最大的89歲,每天上下樓成了大問題。通過業主共同籌資、產權單位或集體組織出資、租賃等方式在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大大方便了當地群眾出行。
在增設電梯過程中,各區有關單位積極探索,逐步形成了3種方式:
一是“代建租用”模式,由業主委托第三方作為實施主體,負責出資增設電梯和后續維護,業主按月或按年繳納使用費,解決了居民初次安裝費用高的問題。
二是產權單位或集體出資加裝模式。
三是業主自籌自建模式,業主自籌資金,委托第三方實施安裝和后續維護,費用由業主約定分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