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隨著最早一批商品住宅樓“年齡”增加,越來越多的住宅小區結束了保修期,汕頭電梯日常維護成了業主們最關心的事,由此引發的爭議也是不斷。物業公司能以部分業主欠費為由關停電梯嗎?
小區電梯關停惹爭議
某小區物業管理公司以部分業主不繳物業費為由,停止了小區電梯的運行。事件一出,很快就引發熱議。部分網友提出,物業公司不能因為部分業主欠費就關停電梯,這對繳了物業費的業主不公平。
也有部分網友站在物業公司一邊,認為電梯維修的支出都是從物業費里來,若大部分業主都不繳費,物業公司的確沒辦法維護電梯的正常運轉,關停也非完全不合理。電梯每年的維保費和檢測費都不是一個小數字,物業公司又不生產和銷售產品,所有的開支都得從物業費里出。是那些拖欠物業費的業主,損害了已繳費業主的權益。
電梯面臨“老齡化”
目前,中國最早的一批商品住宅已步入30歲的“樓齡”,再算上商品房改革之前的老公房,住宅小區的載人電梯“老齡化”正變得日益突出,由電梯維修而產生的爭議和糾紛也在增加。
某小區的業主表示:這幾年來就一直面臨著電梯故障不斷的煩惱。“感覺這幾年一直都在修電梯,可總也不見修好。”前幾年有兩個樓門都發生過“人被困在電梯”里的情況,業主最終簽字使用專項維修資金對電梯進行了大修。業主無奈地說,除此以外,電梯門也經常關不上,業主都養成了進電梯先扶穩的習慣。
欠費不能成為停運電梯的理由
承擔著電梯維修養護責任的物業公司,是否能以小部分業主欠費為由停運電梯呢?根據《物業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物業公司的這一做法是存在問題的。《物業管理條約》里規定,所謂物業管理,是指業主通過選聘物業服務企業,由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約定,對房屋及配套的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進行維修、養護、管理,維護物業管理區域內的環境衛生和相關秩序的活動。
無論物業公司與社區簽訂的物業服務合同是包干制還是酬金制,關停電梯都是不合規的。如果采取的是包干制,那么根據雙方的約定,若業主存在欠繳物業費的情況,物業公司可以向欠費業主追繳,但不應當擅自停止電梯的運營,這樣會損害那些已經繳納物業費用業主的權益。如果采取的是酬金制,且用于社區物業服務的費用不足以支撐電梯運營的,也應當及時向全體業主公布相關情況,而不應以欠費為由停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