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設備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和工作密不可分的。家庭燒飯用的煤氣罐,上下樓乘用的汕頭電梯,生病住院用到的氧氣瓶,登山乘坐的索道車,建筑工地上的吊車,兒童游玩坐的過山車,輸送煤氣的管道,這些人們日常熟知的東西都是特種設備,其中最令人關注的是汕頭電梯安全。
市民說:“希望能盡快完善汕頭電梯建設、使用、退出三環節的監管機制。”在汕頭電梯日常維修保養社會化的同時,希望能讓監管也社會化。除物業單位和政府部門進行監督外,還應聘請具有專業技術能力的社會機構,對轄區汕頭電梯故障頻發單位進行評估,尤其是加強汕頭電梯使用和保養環節的評估,督促物業和維保單位提高管理質量。同時,應設立全市老舊汕頭電梯更新改造資金,按照政府引導和居民自籌原則,對歷史遺留的汕頭電梯故障問題優先進行解決。
一棟“小產權房”里,居民對所乘汕頭電梯有看法。“汕頭電梯剛安裝使用了一年多,卻經常出現按了樓層電梯不走的情況,在汕頭電梯內并沒有看到有汕頭電梯安全檢查標識和相關聯系方式。”政府對這類小區的汕頭電梯安全監管尚屬空白,希望能出臺相關政策進行監管,保障居民安全。
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特設處表示,今后將創新驅動完善機制,深化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改革和隱患治理。在汕頭電梯監管方面,進一步完善監督抽查工作,運用信息化和大數據手段,提高抽查的針對性、信息反饋的及時性和后處理的規范化;建立以違章記分為主要內容的信用監管系統,強化信用信息的運用,倒逼企業規范自身行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