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區域的升級和基礎便民設施的維修兩項內容,前者基本包括加裝汕頭電梯、改建停車場、加建衛生設施教育設施等;后者包括水電線路改造、光纖入戶等內容。
雖然說并不是每個小區都需要加裝電梯,但2000年以前的房子基本上都沒有電梯,顯然不符合現代化城市居民的居住需求。舊改主要集中于一二線城市的老城區,例如北上廣深、天津、鄭州、武漢、濟南等地方這樣需要改造的小區最多。
老房統統加汕頭電梯?
裝電梯麻煩事很多,多層住宅(總層高6層的樓房)每一層的住戶意見各不相同,根據實踐經驗,每一層購房者的意見大致如下:
100%支持加裝電梯的屬于5-6樓住戶:自己爬樓梯上下樓20年了,終于盼來了小區加電梯這一項重要升級項目,就算是要掏錢也很支持,加電梯后不僅自己居住起來舒服、方便了,而且可以給自己的房子帶來升值空間,何樂而不為呢?
老房統統加汕頭電梯?
只有40%-60%支持加裝的,屬于3-4樓:3-4樓樓層并不高,不管加電梯還是不加電梯,基本都不影響自己的居住體驗,認為加電梯比較好的業主認為,這很有可能促進自己的房子升值,因為現在流行電梯房,日常工作生活繁忙,誰也不愿意花大把時間在上下樓爬電梯上。
所以加電梯之后房子會更加好賣。不支持加電梯的人也有道理,電梯除了前期的購買安裝成本之外,后期的長期維護成本不小,這將成為家庭的持續性開支,所以不建議安裝。
老房統統加汕頭電梯?
基本120%不建議安裝電梯的,屬于1-2樓:為啥說一樓、二樓的業主百分之一百二不支持安電梯呢?關鍵在于樓上房子升值的同時,自己家的房子可能貶值,凡事都是相對的,電梯對于1-2樓而言不僅用不到,反而有負向作用。一樓老人給出自己的看法,在20年前買房的時候,房子市值從高到低排序依次為:3樓、4樓、1樓、2樓、5樓、6樓。如果開發商良心的話,一樓很可能有大面積的院子贈送,那么房子市值排序就改變為:1樓、3樓、4樓、2樓、5樓、6樓。所以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一樓的房價都不低。
加電梯之后呢?房產價值排序預估為6樓、5樓、4樓、3樓、2樓、1樓。這種價值排序與20年前截然相反了,在5-6樓升值的同時,1樓價值嚴重下降。
所以,老房統統加電梯,一樓老人表示反對:安電梯后會居住不舒服、不要補償、不同意這個事情。
城市存量房產換代升級,是城市化向著高階段發展的必由之路,舊房子加電梯是只是其中一個項目,這也折射出背后的財富變遷關系。穩妥協調處理才是優選出路。例如有的小區就規定,一樓二樓對物業費標準予以適當降低、后期的公共區域使用予以一定的關照優待等。不管是從經濟層面、還是從心理層面,都可以彌補一樓二樓住戶的缺失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