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不論是住宅小區、購物中心還是醫院等場所,潮州電梯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設施。然而,隨著電梯數量的增加,電梯傷人、困人事件時有發生,為此引發了公眾對于電梯安全的關注:電梯事故因何頻發,如何杜絕類似事件,誰來為電梯安全負責?
不合格維保流于形式
現在多數正規的維保公司都能保證每隔15天派人去看一下電梯的運行狀況,但是要按國家規定逐項檢查還是不太現實,畢竟維保成本在那兒擺著呢”,一位從業者說道。
在正常情況來下,一般的熟練工每次常規維保時間將近兩個小時。按照公司的業務分配,每人都要負責60部左右的電梯維保。如果都按照國家規定每部電梯一個月要做兩次維保,那每月就需要做120次。
按照每部電梯用時計算,我每個月用在電梯的基本維保時間就將近200個小時,這完全超出了能力范圍,經常是一邊維修著電梯,還會接到報修電話說有其他的電梯發生故障,要馬上過去救人。從事電梯維保行業十幾年的劉先生表示,“我從事電梯維保工作很多年了,以后可能會考慮辭職另換一份工作。”
“說實話,雖然我心里有怨言,但我也仍然認為國家規定每15天維保一次很有必要,畢竟事關人命。現在多數正規的維保公司都能保證每隔15天派人去看一下電梯的運行狀況,但是要按相關規定逐項檢查還是不太現實,畢竟維保成本在那兒擺著呢。”劉先生說,現在的實際情況是電梯保養費用過低,保養人員的工資低,學歷也低,工作量大,人員素質也很成問題。而且物業公司也存在人員配備不足問題,有時迫不得已只好走走過場了。
低價競爭導致惡性循環
導致電梯事故頻發的原因主要在保養、安裝和電梯出廠質量上,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電梯的維保。如今大部分電梯并不是由制造廠家進行維保的,而是由小區物業公司選擇的第三方維護公司保養。這在客觀上“放縱”了一些電梯制造商不追求產品最高品質、只要達到“合格”標準就出廠的做法,從制造環節其實就已經降低了安全系數。
在日常工作中,我經常遇到業主故意破壞的電梯、裝修的時候不正確使用電梯、超載、長時間用東西擋住電梯門不讓門關閉或者是有人酒后把門撞變形、把觸板撞壞……除了這些原因以外,電梯安全問題主要集中在保養、安裝和電梯出廠質量上,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電梯的維保。目前,相關管理部門對這個行業的監管還比較粗放,想要改變現狀還是希望業主選擇合格的維保公司。電梯業內人士也是這樣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