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電梯知識:一臺電梯最長用多久
公共場所的扶梯安全問題,其歸屬及維護責任相對明確,悲劇發生恰恰是因為責任缺失,監管失位;而對于更多的老舊小區和高層住宅來講,超期服役的電梯卻面臨著“老無所依”的尷尬局面。
這些電梯多是“90后”,大批量地誕生投用于上世紀90年代。與時下的“90后”小鮮肉們相比,“90后”電梯卻已是老邁不堪,硬件磨損老化、軟件紊亂故障,安全問題隱患重重。他們早應退出“江湖”,但現實卻是,因為報廢標準缺失、更新資金匱乏,大部分電梯仍在超期服役,“帶病上崗”。
電梯報廢無標準
今年質檢總局曾對使用15年以上的老舊電梯進行抽查,有7%的電梯存在較大隱患,主要問題為平衡系數、超載保護裝置等不符合安全要求,部分部件老化、磨損嚴重等。
每一臺電梯所處的使用環境、用戶的使用習慣和頻率、維保公司的維保能力都不相同,其故障率也會存在較大差異。電梯“退休”不應以使用年限為判定依據,而是根據“健康程度”。目前,大多數業內人士傾向于通過定期的維保和主要配件報廢更新,實現電梯“延年益壽”。
對此,近年來,全國多地出臺了許多主要部件報廢標準,今年3月濟南市也發布《電梯更新、改造、修理評價技術規范》,甚至年初,質檢總局透露將出臺全國性主要部件報廢標準。
但“已入膏肓”的“90后”電梯面對的卻是另一番局面:技術落后、能耗高、故障率高,多個配件同時嚴重老化,個別型號過老零部件已停產……指望電梯主要部件報廢已無濟于事,整機報廢“換新血”才是當務之急。
但無論是國家法律還是國家標準,卻均未提及整機報廢標準。相關地方性探索也較為匱乏。老電梯“縫縫補補又三年”成為常態。
普通電梯使用壽命是多久?
一般來說,電梯的運行壽命為10到15年,但這只是根據電梯的一般使用情況來判斷的,不是國家的強行標準。國家目前沒有電梯的“保質期”方面的規定。“病電梯”是指電梯的一些部件或指標已不符合安全要求。如電梯有四項安全部件:安全鉗、門、限速器、緩沖器,如果其中一個部件失靈,電梯就會誤操作,該停時不停,不該停時亂停。還有機器長期不清理,有些部件就會粘合在一起,造成抱閘現象,這時就會出現溜車等。
當然也有電梯能用20-30年,能用這么長時間是要經常保養的,在安裝電梯的第一年和第二年是免費保養的,以后就要出錢保養是每月都要保養,這樣電梯有零件不好了也能及時更新,而保養電梯的費用是算在物業費里的。如果要更換電梯的話就更困難了,一臺電梯要幾十萬甚至上百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