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有條件的加裝電梯”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老舊住宅加裝揭陽電梯爭議8年后,已經順利完成基坑工作,預計12月底便可投入使用。
老舊住宅加裝電梯面臨著不小阻力,34幢住宅得以邁過最后一道坎。原因何在?
將加裝電梯列為民生實事;其次是解決了對電梯出資比例的擔憂,高層住戶盡量多承擔;最后是社區介入協調和鄰里相互理解下,彌合了居民分歧。
“加裝電梯”這件事上的成功經驗,揭示推進“關鍵小事”的突破口所在——眾人的事要眾人商量著辦。
任何“關鍵小事”,總會有一群人先享受好處,另外一群人則很難享受或者干脆享受不到。比如率先加裝電梯這事兒,高層居民“舉雙手歡迎”,低層住戶卻擔心遮光、噪音、暴露隱私等問題。站在各自角度,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在利益和觀念變得多元的現代社會,任何人都可以為自己的訴求找到合理支撐。
但在部分城市,最容易忽略的是那一小部分人的聲音。比如,一件事如果被大部分人認為是好事,往往就一哄而上,進入攤大餅階段。“加裝電梯”這事兒也很容易進入類似發展邏輯。
但一座城市在發展中、在推進“關鍵小事”中,如何正視意見分歧、尊重少數聲音,折射出人民群眾在決策者心中到底有沒有位置。
所以,城市的發展,帶來人口繁榮的同時,難題也在不斷加大。其他城市推進“關鍵小事”中很多現實的矛盾,歸根到底就是彼此生疏、相互戒備、不肯妥協的問題。
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眾人的事眾人商量著辦,是防止電梯之難延續到其他領域的需要。把“加裝電梯”這件事,給冰冷的城市建筑注入更多人情味,任何問題都會找到破解方法。
同時,在加裝電梯上“愿改盡改”的最終決策也說明,善于尊重民意、把握節點的政府,是一個更加成熟的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