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多年失修,這些老舊小區的很多配套設施都已經老化或者出現了問題,所以改造會對外墻、樓道和道路進行修繕。有個問題是很多人都比較關心的,就是是否加裝電梯。90年代建設的小區,除了少數的高檔住宅,基本上是沒有裝電梯的,但現在還住在這些小區的,有不少都是身體不太好的老年人,因為沒有汕頭鋼架結構電梯,對他們的生活造成了比較大的麻煩。
有些老年人腿腳不方便,每天爬樓梯非常困難,因為子女外出上班沒人照料,很容易就出現意外事故,所以安裝電梯成了很多家庭的小心愿。
加裝電梯本是利好的事,但因為有一系列的阻礙,遲遲沒有實施。除了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外,各樓層間的意見不統一是其中很大的因素,特別是一二樓的住戶,他們表示強烈地反對。
原因無非三點,其一是一二樓本就不需要樓梯,出行沒有受到影響,但如果加裝了電梯,一二樓的房價會有所下降,到時候不管是賣還是租都是不利的。其二是一旦電梯使用時間長了出現故障,一二樓住戶還要支付一定的維修費用,沒有用還要交錢,這讓他們接受不了。
還有一點是,居住質量會下降,怎么說呢?加裝電梯后,一樓不管是采光、噪音還是公共區域面積都會有所影響。受制于這些因素,加裝電梯只能一擱再擱。
為了改變這一僵局,部分地區出臺了新規,即取消原來的“一票否決制”,也就是說現在不是一戶不同意就不能加裝電梯了,新規明確規定,只要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住戶同意就可以加裝電梯,即使是一樓住戶反對也沒用。
不過,一樓住戶也不會白吃虧,新規下會得到一定數額補貼,不同地區有所有差別,具體表現為一樓住戶不用交加裝電梯的費用,或者會直接給一樓住戶的現金補償,對此有些小區的一樓住戶動搖了,他們同意加裝電梯。
此外,住建部的副部長黃艷表示,目前對于加裝電梯的相關事項會盡量考慮到各層住戶的合理訴求,通過完善設計方案讓更多人能滿意。所以說,加裝電梯還是需要各樓層間的相互協商,畢竟以后大家還是鄰居,因為電梯的事情傷了和氣就不劃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