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加裝汕頭電梯數量銳減的原因,與樓上樓下居民的利益沖突高度相關。更多照顧低層居民的現實利益,從鄰里關系上實現“破冰”,才能為更多老舊小區加裝電梯。
如今,給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已經從個別人的需求,逐漸轉向為普遍性的需求。而給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卻面臨著需求限制的掣肘與制約。
不同樓層對電梯需求強度不同,低層用戶安裝電梯會帶來噪音、影響采光等問題;而對于三層以上的居民來說,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小孩的居民,裝電梯逐漸成為一種剛需。這種需求的不平衡,最終讓一件惠民利民的好事被擱淺。
所以,在安裝電梯時,也應該消除低層用戶焦慮,一方面可以讓低層業主不用出資。比如,在南京、廣州、廈門等地,明確了業主分攤比例,以三層為基準層,出資系數為1;一、二層系數為0,自第四層開始每增加一個樓層提高0.3個系數。另一方面如果安裝電梯對低層業主在噪音、采光等方面有影響,也可以對低層業主給予一定補償,比如南京就規定,現金補償參考標準為每戶2萬元。如此,也可以從實質上彌補安裝電梯給低層用戶帶來的困擾,從而減少安裝電梯的阻力。
另外,低層住戶也要對高層住戶的不便及困難,給予更多的理解,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上下樓之間相互體諒、理解,再加上有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應該就不難了。
只有兼顧居民的利益,尊重居民多元化、差異化的利益訴求,才能尋求到加裝電梯的“最 大公約數”,才能讓這項惠民利民的好政策走進每個需要的人身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