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解老舊小區改造中的汕頭電梯加裝難,最有效的解決之道是找準各方利益的平衡點,構建起以財政適度補貼為輔、企業穩妥收回成本并能適當贏利為主的電梯運營模式。
受制于修建時的條件限制,我國多數老舊小區沒有安裝電梯,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近年來老舊小區居民渴望加裝電梯的訴求愈發強烈,國務院的政府工作報告也連續三年把“加裝電梯”寫入其中,要求地方政府扎實推進該項工作。
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經單元三分之二以上業主同意,其他業主不持反對意見即可實施,改變了以往必須經過百分之百居民簽字同意的要求,緩解了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困難。
其實,給老舊小區加裝電梯,不僅只是解決居民的生活不便問題,也是改善城市居住條件、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住建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2000年以前建成的小區近17萬個,需要加裝250萬至300萬部電梯。在既有巨大市場需求,居民又有強烈訴求的大背景下,及時紓解老舊小區電梯的加裝難,無疑是利國利民的善舉,理當加速推進。
然而,由于電梯加裝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底層業主的通風、采光和噪音干擾等切身利益,同時,加裝電梯后,底層業主的房產客觀上也存在貶值的可能,面對利益的受損,底層業主自然不愿加裝電梯。也正因如此,近年來不少地方雖然出臺了只要三分之二以上業主同意的前置條件,且對底層業主給予不分攤費用的優惠,但底層業主仍對加裝電梯持抵制態度,導致老舊小區的電梯加裝難以正常推進。
除此之外,電梯運營贏利模式的不清晰,讓不少企業不愿對老舊小區的電梯加裝投入資金。目前包括不少城市,都是對已加裝電梯的小區,按照代建租用的要求,由第三方公司出資建設電梯,居民按五年一期的方式交租賃費。這種經營模式,雖然較好緩解了居民的電梯加裝成本,客觀上卻使運營公司承擔著日后收不來費用的風險。
紓解老舊小區改造中的電梯加裝難,最有效的解決之道,是找準各方利益的平衡點,兼顧各方利益訴求的治理導向,讓各方主體公平合理承擔各自的負擔份額。具體而言,在平衡所有業主合理利益訴求基礎上,應構建起以財政適度補貼為輔、企業穩妥收回成本并能適當贏利為主的電梯運營模式,確保各方主體在利益博弈中實現“美美與共”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