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費難”一直是很多物業公司最頭疼的問題。現在的物業,基本都采取先收費、再服務的模式。比如聘請安保保潔等人員、維護公共環境和設施、發放物業工資等都需要資金,除了汕頭電梯內部廣告費、停車費的收入外,主要還是依靠物業費。
如果物業費收不上,物業工作將難以為繼。尤其是對于一些老舊小區,不僅車位少,物業費也低,物業能做到收支平衡就已經很不容易。
不交物業費,不是業主的本意
有很少一部分業主抱著僥幸心理,覺得“自己不是最后一個交的”采取拖延的態度,這類畢竟屬于少數,“對服務不滿意”是大部分業主不愿交費的原因。
對服務不滿意主要是以下原因:
一是物業服務不到位,比如由于安保原因小區經常遭竊、小區衛生經常不打掃、服務態度惡劣、辦事拖拉等;
二是小區停車問題,比如車位不夠、收費過高、只賣不租等;
三是公共設施廣告收費問題,比如公告欄、電梯間,甚至走廊都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廣告,但是廣告收入卻未和業主分享;
四是房屋問題,比如房屋質量、裝修等問題;此外,還有諸多原因不再列舉。
絕大多數業主都能按時、足額繳納物業費,但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不得不拒繳、以維護自己的權利。
物業費收不上,把電梯停了
為了及時足額收取物業費、維持正常的物業工作,物業可謂煞費苦心,有的從提高物業質量想辦法、有的采取費用優惠(如買一年送半年),而極少一部分物業,則開始琢磨歪門邪道、想盡辦法“懲罰”業主。一是限制水,凡是不繳納物業費的就將業務的用水停掉;二是限制電,電費的繳納由物業管理,只有繳納物業費后,物業才會給業主繳納電費。而現在,則出現了停電梯的“懲罰”手段,著實讓人大跌眼鏡。
電梯已然成了“籌碼”
某小區業主向市長熱線反映說他們單元有兩部電梯,一部壞了兩年了,另一部也在兩天前讓物業公司給停了,給他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經過“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現場調解未能解決問題。似乎,物業和業主能否達成和解,電梯成了重要籌碼。停了電梯,物業好像就有了“說話權”;而開通電梯,則可能說明物業“認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