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住房環境等的不斷更新改造,以前的老房子已經不適合人們居住了,很多老房子因為時間久,長期不維護,逐漸變成危房。就像許多時間久的小區,里面沒有汕頭電梯,沒有停車位,人們的舒適感就降低了不少,很多人也不愿意住進來。但這樣的小區大多有著一個優點,那就是位置好,占據城市核心,交通等都很方便,也讓許多人舍不得賣掉老房子。那如何使老小區重獲價值,是許多人面臨的問題。
對于老小區的現狀,居民們期待著兩種解決方案:一是拆遷安置或補償性安置;二是改造成新社區,改善人居環境。隨著房價的上漲,房屋拆遷成本也在不斷增加,而之前的棚改對于房價起到了推動作用,棚改進程一步步進行卻發現這個改革并不是很適合,于是棚改在今年落下帷幕,取代它的是舊改,也就是對舊小區進行改造。
巨大的改造資金是否需要自己支付?
一方面,對于那些老舊小區會安排特殊補助,同時通過創新投融資機制,通過使用市場化的社會資本投入舊的居民區。另一方面,它也需要自己出一點資金,那到底要出多少,目前還不明朗。據報道,某縣開展了住宅小區節能改造,其中一半財政補貼,一半居民自己承擔。而全國性的補助標準尚未最后確定。
誰來支付額外的電梯費?
在舊城區安裝電梯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高樓層的居民更愿意安裝電梯,而住在一樓或二樓的低層居民則不會同意。無論是居住體驗還是房屋價值,低層家庭不同意安裝電梯也是合理的。例如,低層住宅根本不能使用電梯,低層住宅經常受到很多老年人的喜愛,所以房產價值更高。如果安裝電梯,高層建筑的價值將超過低層建筑。低層居民自然不愿意安裝電梯,更不用說出錢了。
而且目前的許多規定都說,只要有一家不同意,那按電梯這事就擱淺了。前段時間發布的通知中也明確了老舊小區改造的標準內容是安裝電梯,從省級層面也表示會對此進行補貼。當然即便有著補貼,真要實施起來也是很困難的。所以說,工作人員應該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給出合適的方案,把群眾思想工作做好,當然也需要群眾間的溝通交流。
舊住宅區翻新工程完成后,誰來支付新物業費?
長期以來,雖然老社區有很多弊端,但有一個優點是很多家庭都喜歡談論,那就是沒有物業費,或者物業費很少。然而,隨著舊住宅區改造的完成,住宅區的設施、設備和環境都是全新的,但這只是暫時的。如果小區不進行管理和維護,預計用不了多久就會恢復原樣。
而且現在物業的名聲可是不太好,很多人都不愿意交物業費,這放到老舊小區改造后,很多人也沒有意識,也不愿去交物業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