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一小區一樓的揭西電梯不能正常使用。住戶要先走上二樓才能乘坐電梯。3年來, 沒有合格證電梯,每天為居民服務。
業主投訴該小區內的電梯,3年沒有通過年檢。質量技術監督局特種設備處的工作人員表示,該小區的電梯質檢不合格,近幾年沒有通過年度檢測。小區內大部分是12層或18層的高樓,電梯使用頻繁,可電梯經常發生故障。居民們反映,14號樓3單元的電梯門經常關不上。
小區物業公司說,電梯的主板出現了問題,這么久沒有修好,是因為維修的廠家沒有零部件。李經理說,今年的檢測還沒進行,至于往年,自己才來這里工作半個月,不了解。
該小區的電梯,在2016年的年檢中被認定為不合格。不合格的原因,是電梯里沒有“三方通話”裝置,這一裝置用于應急通訊。隨后,質監部門對不合格的電梯下發了整改通知,但是物業公司和開發公司始終沒有出資解決問題。
不合格電梯為何還在工作?
原因一:質監局沒有強制停用
質監局說,考慮到會影響百姓出行,所以沒有強制停用電梯。他們也一直在積極協調政府部門、物業公司和開發公司解決問題。但是按職能權限,需要政府牽頭協調有關部門,解決電梯整改資金問題。
原因二:物業沒有對電梯年檢和安全負責
物業公司是小區住宅電梯的管理服務單位,也是電梯使用的安全責任主體,應對電梯年檢和安全問題負責。
小區居民說,物業公司一直以維修費太貴為由,不維修電梯。記者算了一筆賬,一部18層電梯的檢測費在1300元左右,80部電梯的費用在10萬左右。目前,小區的電梯費為每人每月12元。如按一戶3口計算,小區業主1800戶,全年電梯費應在60多萬。
原因三:監管部門處罰力度不夠
對使用不合格的電梯,相關部門的規定是責令其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將處以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有居民指出,監管部門的處罰力度似乎還不夠,因此導致了問題遲遲未能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