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由于開發商的安全意識淡薄,加之普寧電梯維修、養護成本較高,資金來源難落實等多方面因素,致使“高齡電梯”維修養護成了一道難題。“高齡電梯”安全仍然是隱患重重,居民每天上下電梯依舊是“膽戰心驚”。
眾所周知,電梯屬于特種設備,其安全、質量等要求均高。如果不加強日常檢修,勢必會“隱患重重”,“高齡電梯”就極易成為“吃人電梯”。那么,“高齡電梯”維修難誰來破解呢?筆者以為,還需監管、物業和業主三方共同答好“高齡電梯”這道安全考題。
首先,監管要到位。監管部門應對小區住宅樓電梯質量、維護、保養等進行常態化的檢查和監管,一旦發現“高齡電梯”存在質量問題,或安全問題,就應第一時間通知并促使開發商及時整改、維修,切忌不聞不問,任憑“高齡電梯”繼續“帶病工作”。
其次,物管要負責。物管部門作為小區業主的服務和管理部門,應積極樹立起服務意識、責任意識,承擔起包括電梯在內的安全責任,對業主合理的“安全訴求”應給予及時的回應,把“高齡電梯”的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
其三,業主要維權。對“高齡電梯”存有安全問題,業主不能“失語”,更不能當“啞巴”,而應據理力爭,不妨通過向相關部門反映問題的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從而促使物管部門第一時間做好電梯的維修養護工作。
只要多方聯動,形成合力,共同答好“高齡電梯”這道安全考題,就一定能消除“高齡電梯”安全隱患,從而避免高齡電梯“帶病工作”而釀成的悲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