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業主代表劉先生在工人的陪同下,試乘了剛剛在家門口裝好的潮州電梯。
據悉,該小區業主多為在邁入老年后,行動逐漸不便,但小區內沒有電梯。5年前,他們萌生了建電梯的想法。雖然現在電梯建成了,但與其他老舊小區一樣,這個愿望實現起來困難重重。
自籌加裝電梯
“盼星星、盼月亮,電梯終于盼來了!”再過十多天,家園南街6號小區內的電梯將正式運行,上樓下樓,將不再是76歲陳爺爺的負擔。
陳爺爺家住在5樓,十余年前他剛搬進來時,爬5樓對于他來說問題不大,但對于年近90歲的老父母來說,卻是個大問題。“曾經接他們過來住了一陣子,實在受不了爬樓,就回老家了。”陳爺爺說,沒讓父母在成都久住,是個遺憾。
該小區的居住樓均為6層,一共11個單元,現在每個單元門口都矗立著一部電梯,工人們正在做最后的調試工作。其中7部已經調試完畢,“目前建筑科學研究院正在檢測,預計6月底就能正式運行。”
破冰之舉,歷時5年克服3大難題。
難題1
業主意見難以統一
破冰:1、2樓不出錢,11個單元11個業主代表分頭溝通
業主代表介紹,難以統一意見的,主要是1、2樓的住戶,是否使用電梯對于他們來說意義不大。但根據相關規定,必須要全體業主100%同意,電梯才能開建。于是,11個單元分別選出了11位代表,分頭做工作,開了多次暢談會。最終業主們經過充分溝通后,決定1、2樓的住戶可不出錢,但是表態同意修電梯。該小區大多數人是同事,所以相比其他小區溝通相對更容易。
難題2
手續過于繁瑣
破冰:建委同意簡化程序
而相關規定必須要收集齊所有業主的身份證、房產證等原件,才能通過手續。此后,在省市兩級的關注下,市建委為他們開了“綠燈”,同意“邊實施邊補辦手續”,個別業主無法到成都提供身份證原件,也通過網絡得到驗證。
難題3
資金籌備困難
破冰:承建單位提供優惠,業主按樓層交費
業主代表介紹,去年業主代表們咨詢過6家電梯承建公司,談了一圈后,每部電梯的費用均報價在50萬~60萬元,大家認為太貴。最后與萬愷機電方面談到了40萬元的報價,對方作為初創的電梯企業,出于拓展市場的目的終于接受了這個幾乎沒有盈利的報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