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潮州電梯行業來說,依靠賣產品的時代已經結束。如何逐步實現向服務轉型成為大多數制造廠家當下思考的重點話題。隨著市場變化以及用戶對服務的不斷重視,應該從源頭上保障產品的質量,在企業不斷優化技術的同時,政府采購電梯時也應多在招標文件編制時明確相應的細節。本期,我們為您分析電梯行業六大問題的解決辦法,以饗讀者。
近年來,中國新梯銷量的快速增長,讓各大電梯制造企業大賺了一筆。然而,繁榮的市場背后仍然存在著隱憂,安全事故不斷上演。就目前電梯行業現狀來看,大多數廠家把銷售放在了第一目標,希望通過較大的產銷量來捍衛自己的行業地位。對于后續的安裝維保卻很難引起重視,投入的精力少之甚少。
一些電梯項目對售后服務響應時間也有明確規定,要求維修人員接到報修通知后,響應時間不超過半個小時。維修人員在12小時內不能排除故障時,中標單位應負責聯系生產廠家技術人員到現場排除故障。
在電梯銷量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加快服務網點建設,培養更多的電梯安裝服務人才是目前電梯制造廠家面臨的兩大重任。”業內人士表示。
企業不應讓服務與銷售脫節
對于那些有一定責任感的廠家而言,他們也意識到了保證電梯安全才是他們的首要任務,紛紛表示將放緩腳步,不能讓服務與銷售脫節,要加強服務隊伍建設,提高服務質量。分析近兩年發生的安全事故,雖然大部分事故跟制造廠家沒有直接關聯,但從媒體報道的角度來看,大多數會把矛頭指向生產廠家,最后傷害的是品牌制造商。
質保期滿后電梯維保價格列入考核
政府采購要體現物有所值,就要強調產品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電梯作為需要長期維護的特種設備,后續維保質量和價格不容忽視。據了解,在電梯招標中,合肥市政府采購中心曾要求供應商對質保期滿后5年的維保進行報價,并作為一個打分項。
一些電梯企業為了中標,會壓低報價,靠后續維保賺取利潤。把質保期過后5年的維保內容及價格納入考核,就可以很好地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同時,這種規定也為采購單位后續是否與該供應商進行維保合作提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