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的業主,遇上了大麻煩,小區里四棟高層八部揭陽電梯無一例外,刷刷的罷了工,讓人很是費解。
一提及小區的電梯,業主們都有發不完的牢騷,下面的上不去,上面的下不來,成了小區的生活常態。可這小區剛建成沒幾年,電梯應該很健康才對,怎么會突然集體罷工呢?業主們說,這事兒和前物業脫不了干系。
起初大伙以為是停電或是正常檢修,都沒當回事兒,可誰成想,電梯從那以后就再也沒開通過。
原來,沒有費用進行維保,才是電梯停運的真正原因,可業主們有些納悶,小區內確有業主不交物業費,但只是少部分人群,大多數業主還是很自覺的,繳納維保年審費肯定不成問題。誰知五月中旬,物業干脆一走了之了,小區徹底亂了套。一些性子急的業主找來了專業人員,想要自己打開電梯,可結果發現了不少問題。
一時間大伙眾說紛紜,有不少業主認為,是物業故意取走了電梯配件,找地方賣掉了。電梯集體罷工到底是因為什么?真的是物業從中作梗嗎?
前小區物業解釋,物業服務了小區三年多,一直是資不抵債,業主們總是找種種理由不交物業費,物業費交付率不足百分之五,根本不是業主們說的那樣,電梯停運原因也很簡單,維保年審跟不上。物業公司絕對對電梯沒有動過手腳,交不起維保費,電梯長時間沒有維保年審,是電梯停運的唯一原因。
雙方說法相差甚遠,由于物業公司已經撤出,原先的物業費統計表也找不到了,到底是業主自食惡果,還是物業公司信口開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