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樓大廈的增多,揭陽電梯安全問題受到普遍關注。由于電梯的所有權、使用管理權、技術管理權等權屬主體較多,容易發生責任難厘清等問題。
揭陽電梯的使用壽命一般是15年,根據我國城市化進程來推算,未來有大量電梯將逐漸老化。市場監管部門一直把保安全,特別是老舊電梯的安全作為重點。
一部揭陽電梯,其所有權、使用管理權、技術管理權等可能分屬不同主體,一旦發生安全事故,責任難厘清,就容易發生糾紛。
在諸多導致揭陽電梯安全隱患的因素中,制造質量占16%,安裝占24%,而保養和使用問題高達60%。電梯出廠時,需通過國家相關質量標準檢測,產品質量基本過關,目前絕大部分事故根源,都集中在“維修保養”和“正確使用”等環節上。比如,過去發生的多起事故,大都是電梯出現故障,或乘客使用不當所致。可見,電梯安全重在“維修保養”和“正確使用”。
而現實情況卻是,近六成載人揭陽電梯沒有按時更新維保記錄,其中有的甚至連“年檢合格”標牌都沒有。
一些物業單位為節省費用,幾個月才對揭陽電梯檢查一次,甚至等出了問題才請人來檢查,逃檢、漏檢和滯后年檢現象十分嚴重。此外,過多地非正常開啟和使用,電梯超載等,為電梯安全埋下了隱患。
一旦發生安全事故,保險賠償只是一種補救措施。由此看來,揭陽電梯是否安全使用,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相關的知識普及,對政府及各廠商也提出了迫在眉睫的要求。
換言之,揭陽電梯責任保險,不能替代監管責任。除了安全知識普及工作之外,政府對電梯安全的監管力度,也要不斷加強。
當然,揭陽電梯安全涉及社會各個方面,應當發揮全社會的力量,綜合治理,嚴格監督。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廣大市民、新聞媒體及其他社會中介組織等,均有監督權、建議權、舉報權。在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爭取早日實現人人安全、家家安心,讓電梯真正成為安全舒適的交通工具,而不是通向地獄的“奪命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