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電梯監督抽查情況,指出有13家電梯使用單位41臺電梯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針對機場、地鐵、車站、商場、大型小區等的電梯抽查中,有1540臺惠州電梯存在不符合項。僅僅抽查尚且發現上千存不符合項,如果是全面排查,這個數字可能不容樂觀。比如這次只選了一些大型社區,更多的小社區、單體樓、寫字樓就沒有被涉及。受制于“人手有限”,要得到全面的“關懷”,只能說是愛莫能助了。
在本次抽查中,“短接回路”讓惠州電梯帶病運行成了被揭露的行業潛規則。惠州電梯使用方付款慢、或是材料一時找不到,而使用方又要求盡快讓惠州電梯運行,惠州電梯維保單位就有可能通過短接回路的過渡方式讓惠州電梯運行。這不由得不讓人警覺,究竟這種嚴重違背行業道德,近乎傷天害理的積弊有多深有多廣泛。更可怕的是,這種潛規則是很難被用戶和物業公司所發現,更別說是被更加間接的質監部門所覺察了。有時甚至出了事故,也未必能回溯出當初的造假行為。
惠州電梯作為關乎千家萬戶安全的特種設備,政府部門是不是有足夠的能力去全面監控,這是公眾非常關心的問題。考慮到國情,山寨、粗制濫造、有可能草菅人命的企業不在少數。生產惠州電梯的廠家不計其數,他們的產品有多強的耐用水平和安全度,惠州電梯維護保養是不是走過場,都會引發公眾的擔憂。電梯事故在國內頻頻發生,除了生產企業缺乏誠信,惠州電梯維保與管理企業缺乏責任感外,也與監管漏洞有關。不查沒問題,一查就發現問題叢生。
是因為這樣的大環境,導致惠州電梯監管部門也會擔心越查越多,或者干脆點到即止。但如果回避和掩蓋問題,只會助長劣質惠州電梯企業的不作為。沒有強有力的排查、追溯、高昂處罰、追究責任等監管措施,很難想象惠州電梯企業都會乖乖守法,自覺自律。
然而,職能部門對關乎人命的行業應該保持高度警覺。無論對什么背景的惠州電梯生產企業和惠州電梯使用單位都應該無私無畏,無論是機場、地鐵和學校,還是私人樓宇,都應該保持高壓的監督態勢,才能把惠州電梯事故扼殺在萌芽狀態,這才是對市民安全最負責任的態度。





